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评论 > 正文

一种新的文化生活在昆明兴起

编辑:csm351
2021-04-14来源:云南省文旅厅
  抒发爱国情怀、再现金戈铁马、表现儿女情长……夜幕降临,劳碌了一天的人们或回家,或与三五好友相聚,或观影唱歌喝酒。近几年,一种新的文化生活在昆明兴起,它们立足于城市中的传统小庭院,为市民提供话剧、音乐剧、音乐会、非遗展示、党建题材方言剧等丰富的艺术生活。它们,就是以莲花池庭院剧场、南强街88号院、马家大院等为代表的庭院剧场。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昆明的庭院剧场,感受这些坐落于喧嚣繁华中的别样文化活动空间。

  莲花池庭院剧场“庭院剧场”在这里诞生莲花池,据史料记载源于唐代,到了明朝初年是“滇阳六景”之一,有“龙池跃金”的美誉。莲花池也一度因环境污染而失却了往日的光彩。2006年12月20日,莲花池片区拆迁工程启动;2007年8月,莲花池公园开工建设,至2008年9月29日开园,整体重建历时1年多。
  记者来到莲花池公园,远远就听到载歌载舞之声,慢慢走近,见到一栋房子掩映在绿意盎然的美景之中。跨过门槛见一长方形水池,迎面是云南戏剧原创示范实验基地、云南戏剧人才引进培育基地等的挂牌,接着一长排戏剧名家展示,有导演、编剧、作曲家、创意人、演员等,两侧是莲花池庭院剧场的介绍。

  莲花池庭院剧场创始人、云南中威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邵筱萍说:“庭院剧场是10年前我命名的,那时国内还没有‘庭院剧场’这个叫法。”她说,莲花池公园建好后交由云南中威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前两年公司一直探索如何在作为历史文化名园的莲花池呈现文化。后来,公司向有关部门提交报告,希望在莲花池公园增加能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剧场。

  2010年,剧场正式搭建完成,邵筱萍便邀请了中国戏曲学院时任副院长周龙一行来昆明。见到剧场后,周龙很喜欢,就和团队在这里进行了第一次演出,共演了两场《还魂三迭》。

  周龙问邵筱萍:你请我们来,你也不做任何的商业,你图什么呢?

  邵筱萍说:我只是想证明在庭院里能演戏。

  “为什么叫庭院剧场?因为这里有庭有院。”邵筱萍说。

  “庭院剧场”这个名字,周龙也觉得很好。为此,她邀请周龙一行和云南省相关领导、专家开了个座谈会,商讨如何打造精品剧场、实验剧场、庭院剧场,如何用戏剧的艺术形式讲好昆明故事。原创庭院戏由此诞生。

  创作10余部剧目 共演出数百场邵筱萍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昆明,有讲不完的故事,无非是用什么方法去讲。”据记载,以池为核心建造的安阜园,是吴三桂为陈圆圆建的一处行宫,沉溺于爱情中的二人常来此居住、赏景。后来,渐受冷落的陈圆圆更是长居于此。

  于是,邵筱萍再次邀请周龙率领艺术家联合创作《圆圆曲》。2011年10月着手创作,到2013年才排练,一直到8月排练成熟。邵筱萍说:“戏剧既要忠实于历史事实,又要表现陈圆圆作为一名女子的情感变化,还要让剧目具有现实意义,这对剧组主创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2013年8月,首部庭院戏剧《圆圆曲》在莲花池庭院剧场首演,演出非常成功。从首演到现在,《圆圆曲》已经演了150场,中间没有修改过剧情。邵筱萍说:“创作是非常严谨的事情,一开始的定位很重要,原创剧目主创人员尤为关键。”

  2011年,云南中威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电影《无问西东》,2012年拍摄,2018年1月12日迎来首映。一次又一次的观影中,电影里关于西南联大的历史让邵筱萍对西南联大的了解不断加深。恰逢云南师范大学要举行“西南联大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校庆活动,她又大胆提出创作一部反映西南联大历史的剧目。云南师范大学80周年校庆期间,情景剧《联大往事》首演,并获得观影者的极大肯定。这部剧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剧目,很多单位包场来看。她计划今年再创作一部大型舞台剧《联大往事》,赴清华、北大、南开等高校巡演。

  至今,莲花池庭院剧场已创作了《圆圆曲》《兰羽恋》《四美离歌》《联大往事》等10余部剧目,共演出数百场,涵盖了京剧、昆曲、越剧、滇剧、花灯、话剧等庭院戏剧,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同时,庭院剧场还支持黄思思、张原等年轻人联合创作了庭院历史剧《滇都斜阳》,支持云南艺术学院教师杨洋创作了庭院历史剧《唐宫深处》《露茗》等;与云南艺术学院等合作,把莲花池庭院剧场作为培养戏剧后备人才的地点。

  邵筱萍:戏剧文化的浸润,会让城市更精彩可以说,是莲花池庭院剧场开创了庭院戏演出的先河,引领了昆明城市文化的风潮。

  邵筱萍说:“我一直觉得,昆明一定要有能够影响到全国乃至全球的优秀事件,然后围绕这个事件去发力,才能够带动城市文化、旅游的发展。昆明的剧院、小剧场里不讲昆明故事,那就失去了一个宣传阵地;我们的目的是要讲好中国故事的云南篇章·昆明篇章。”

  她建议,要不断挖掘昆明历史文化故事,创作小剧场演绎方式,逐步培育精品文化艺术市场,持续性、常态化演出,继而成为城市旅游的一项内容。城市小剧场建立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让观众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历史与时代的变迁,了解城市和历史背后的故事;另一方面,让不同形式的剧场成为外来游客了解昆明的纽带。

  她建议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与专业人士,以及相关文化企业,共同围绕戏剧文化与城市融合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制定相关政策。发展放大戏剧和城市受众的外延,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打破场地的限制,形成新的场景和新的视角。支持鼓励从事戏剧文化创作、演出的相关企业及相关人士,积极引进专家及培养一批批年轻的戏剧创作人才。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设立文艺创作基金,创作出更多书写时代的精品佳作。让戏剧演出形成常态化,赋予城市新竞争力和新生机,城市和戏剧同构,让戏剧文化不断促进昆明历史文化名城效应及城市旅游影响力。戏剧,正越来越融入现代生活,与城市并肩前行、融合发展。戏剧文化的浸润,会让城市更精彩。

  南强街88号院第一次在庭院剧场上演折子戏在南强街上,也有一处庭院剧场,这就是南强街88号院。

  南强街起源于清初,街区建筑以清末民初老宅院为主,区域内有典型地域历史意义的“一颗印、三坊一照壁、四马推车、四合一天井、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传统民居代表性建筑。南强街与文明街历史文化片区共存于昆明古城范围内,这里曾经是珠宝、毡子、木材、竹器等行业的聚集地。随着发展,这里又演变为城市餐饮和娱乐中心。

  昆明伍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监姚骅说,南强街88号院是从2014年10月开始演出的,那时南强街还没有开街。当时,上演了云南艺术学院教师杨洋的话剧《问心》。后来,这部剧持续演出了好几年,上演了100多场。

  当时,昆明伍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认为,作为一条有历史文化沉淀的街区,需要有一个文化平台来彰显古街的文化特色,考察了很多小院,后来选中了88号院。

  为了打造好南强街88号院,公司还拜访了云南省京剧院,并得到云南省京剧院的支持。第一次在庭院剧场上演折子戏,演了好几场,还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首创党建题材方言庭院剧南强街成立党支部后,党建题材也成了剧场的一项内容。为此,南强街党支部、开心蒙太奇剧组与剧场共同打造了党建题材的方言话剧《平凡》,获得了很大成功,演出了100多场。后来,又推出了第二部党建题材的方言话剧《初心》。“这种方言的庭院党建剧是我们的首创。”他说,剧中演员讲的是昆明话,以及云南各地的方言,形成了一个有特色 的党建活动。同时,还大力发扬本土戏剧滇剧,好几部滇剧都在这里办过演出,还有一些文化交流演出方面的活动。

  剧场自2014年10月开展演出及活动以来,已累计开展活动及演出500余场,包括广受市场好评的话剧《问心》、青年先锋话剧《鼠辈》《高兴》、独幕戏剧《老爷太太回来了》、庭院历史话剧《明灭·滇都斜阳》、京剧《朱福京剧专场》、滇剧《陈亚萍滇剧赏析会》、党政轻喜剧《平凡》、爱国主义话剧《我的闻先生》、非遗传承人杨茂的《杨茂老师个人滇剧专场》、昆明市文化馆《滇韵觅踪》等剧目。

  姚骅:这是一个综合文化院落“想把剧场打造成什么样?”对于这个问题,姚骅说,剧场的目标是吸引和弘扬本土文化,支持本土团队进行演出,为他们提供演出平台。

  目前,南强街88号院剧场做了一个京剧影像馆,市民可以在里面拍京剧照。公司还准备邀请一些非遗传承人,在剧场开发一些文创产品,让更多的文化元素进入剧场。

  “我觉得,它就是一个文化交流的载体。”姚骅说,党建题材的剧目已经做得比较出色,下一步准备做一些茶文化活动。在88号院,有戏剧、话剧、音乐会、非遗表演等,让它变成一个综合的文化院落。“通过剧场输出本土文化、昆明文化生活方式,这是我们的愿望,我们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马家大院打造沉浸式体验话剧《雷雨》

  钱王街上,人来人往。马家大院门前挂着两个红灯笼,外面摆放有近期演出安排《雷雨》《霸王别姬》《大嘴款昆明》等的宣传海报,走过的市民、游客偶尔会停下来驻足观望、拍照。

  大院为两层木楼房,四合相通,中间是一个200平方米的青石板天井,摆放着花草、石水缸,屋角还有4个小天井。建筑集木雕、石刻等工艺为一体,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白族民居经典建筑。

  2016年,昆明老街文化艺术中心操盘,在马家大院上演了第一出戏。后来,国家一级编剧杨耀红,联合一批对话剧怀有虔诚之心的退休人员,开始了一次“玩票性质”的实验——打造实景体验话剧《雷雨》。根据马家大院百年老宅的布局特点,杨耀红进行了挑战,她力求改变镜框式舞台的演出方式,让剧情人物合理穿插在老宅中。大院的楼上楼下、走廊、房间,都是演员的表演区,观众观剧的时候,坐在大院天井的中央,冷不防,演员还会从你身边走过。

  舞美设计廖宇耕也进行了大胆实验。他在现场设置了一场人造雨,不管演出当天是晴是雨,都将会有一场“雷雨”从天而降,滴在观众身上、马家大院的青石板上。实景体验话剧《雷雨》聚集了大批“老戏骨”和“小鲜肉”。

  本月14日将迎来《雷雨》的第一百场演出杨耀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想把自己当做一座桥,让观众通过这座桥,走进马家大院,走进这部经典话剧。”

  从2021年1月开始,马家大院的管理方变成了云南大剧院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李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接手起到今年3月底,马家大院推出《雷雨》《昆明老宅》《牡丹亭》《霸王别姬》《脱口秀》《大嘴款昆明》等剧目20余部。

  4月14日,《雷雨》将迎来第一百场演出,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一部剧能够坚持4年多,还能为观众所接受,还有一定的市场支撑,能做得下去,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李钢说,“还有这样一群人,愿意投身到文化艺术实践活动中,我觉得这不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李钢:做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对于庭院剧场的发展,李钢认为,要创新管理方法,不能按一个标准剧场来看待,标准剧场有严格的管理,比如座位数、疏散通道等。定义成剧场就把它的外延给缩小了,就限制了庭院剧场的发展。

  “要敢于跳出庭院剧场本身来看它的运营,要敢于跨界。”李钢说。他介绍,应该把庭院剧场当作一个文化艺术活动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可以探讨话剧怎么演,即兴表演怎么弄,针对青少年的文化艺术活动怎么设计,甚至书法、非遗艺术要怎么呈现,这些都是展现和发扬中国文化之美的方式。当然,还要考虑观众为什么要来,参与度和参与感的高低是一个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

  同时,还要拒绝同质化,一味地去模仿别人所谓的成功经验是不行的。要有创新、要强调自身的特色。庭院是个概念,沉浸式演出也是一种表演方式,最后取决定性因素的还是内容。另外,庭院剧场的发展,要和云南的旅游以及昆明的发展、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不能自说自话,需要强有力的产业和行业进行支撑。

  “我对马家大院有3个定位。”李钢说,“做庭院沉浸式体验戏剧的领导者,做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做都市人的心灵居所。把庭院剧场做成昆明的一个文化地标和一张文化名片,现在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基础,只是还需要助力一把。如果能够如火如荼地做起来,有一拨有共同志向的、有理想的人参与其中,可以形成具有昆明独特文化气质的庭院文化生态群落。”

  “作为国有文化企业,扬帆奋进正当时。”李钢说。
 
 ↑↑↑长按上方图片进入“中音联博览会”微信小程序
 
       关键词: 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网   CSMES  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投资  音乐投资   中音联投资    才艺擂台赛  音乐培训   钢琴    中音联新文旅一带一路艺术小镇  C.CMU艺术小镇   中音联邮箱csmes@126.com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