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评论 > 正文

音乐教育的底层逻辑要到底层寻找

编辑:csm351
2022-12-13来源:音乐周报
  初见“底层逻辑”这四个字,下意识里就认为应该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询问百度,简单地说,所谓“底层逻辑”,是指事物背后蕴藏的一种基本的运行方式或规律,其实也就是按照事物的基本规律办事,似乎跟我的下意识并不矛盾。饭都没吃饱,就谈不上减肥,现在真的不需要担心会“饿死”吗?疫情之下,的确有人饥寒交迫,所以才有“我们担心没米下锅,你却担心吃不上燕窝”这样的言论。
  张燚老师在《音乐周报》发表的文章《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底层逻辑是什么?》里,认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底层逻辑是教育逻辑,而不是音乐逻辑,将音乐与教育人为地对立起来,似有不妥。同时,张老师还认为音乐教育的底层逻辑除了“启发心灵”,还包括提升核心素养、陶冶高尚情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等,这跟新课标的顶层设计完全吻合,难道底层逻辑就是顶层思维吗?
  首先,音乐逻辑和教育逻辑矛盾吗?我认为,二者肯定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互相融通的关系,而且其贴合的部分应该大于不同的部分。这是因为,音乐本身就具备强大的教育功能。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我国美学家朱光潜说:“如果要教育的力量普及而又深入,舍音乐还有什么其他途径呢?”从广义上来说,音乐教育是伴随着音乐出现的,也就是说,有了音乐,就已经有了音乐教育,根本就不存在音乐逻辑要服从教育逻辑或是教育逻辑要服从音乐逻辑一说。如果从我们底层的一线教学经验来说,教音乐的同时,就已经启迪了心灵、陶冶了情操,这有什么可怀疑的吗?
  其次,张老师说专业音乐教育和音乐美育有冲突,专业音乐教育很少花时间温润心灵、陶冶情操,专业音乐教育束缚人们的思想没有创造力,我不知道这是一面之词还是调查研究的结果。我只知道,我们业余爱好者所欣赏的各类音乐,包括音频和视频,绝大多数还是专业音乐工作者提供的,歌唱家、演奏家、作曲家大多还是专业音乐教育培养出来的。这些人没有创造力,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是哪里来的呢?按照我们底层的认识,专业音乐教育在美育上只会更高级、更全面,如果他们接受的是反美育的教育,那么让毕业生来从事中小学美育,不是天方夜谭吗?还谈什么基础音乐教育大有可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大有可为?
  再次,就张老师举的两个例子来说,第一、合唱比赛的声音概念和舞台上的形象展现并不矛盾,好的合唱团当然要力求二者完美统一,但是,音准节奏这些最基本的音乐要素如果达不到,那别的花样真的是画蛇添足,掩盖不了音乐上的缺陷。如同考试做试卷,写满了,字也写得漂亮,但全是错的,能给满分吗?教育逻辑不是不讲原则、是非不分。第二个舞蹈展演的例子也是如此,动作的规范整齐与情感的表达并不矛盾,底层老师相信,评委能根据不同舞蹈类别综合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而权衡,不会非此即彼。
  对于如何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前一版课标上已经阐述得非常清楚:音乐的音响材料、创作过程和表演形式具有特殊性,这些艺术特征决定了音乐聆听、表演和创作教学,必然含有特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所应达到的标准,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其本身就是学生音乐素养的组成部分。而新课标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只会更加严格、系统、全面,更科学,标准也更高。
  最后,根据我对底层逻辑粗浅的学习,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将十大底层逻辑概括为三点:
  一、分类思维。学生的基础不同、家庭环境不同、艺术感受力不同,用一个标准衡量学生是错误的,尤其是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表现是个性化的,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没错,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不同人的音乐素养就错了。
  二、相关思维。音乐教育的成败得失不仅取决于音乐教师的努力,还受其他相关多种因素的制约,国民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需要全社会合力助推。
  三、闭环思维。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不是喷气式直升,而是螺旋式上升。还是要步子放慢点,默默耕耘,静候花开。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