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头条 > 正文

何谓“懂”音乐

编辑:csm351
2021-03-21来源:上海文联
  常听见有人说:“我很喜欢音乐,但不懂音乐。”还听见有人说:“喜欢就行,别管懂不懂。”可见人们普遍认为,“喜欢”和“懂”是两码事。所以,何谓“懂”音乐?如何成为一个能“懂”音乐的人?

  杨燕迪,音乐学家、音乐批评家、音乐翻译家。现任哈尔滨音乐学院院长、音乐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任中国音协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西方音乐学会会长,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副会长,教育部艺术学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人民音乐》副主编,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兼职教授。乐迷vs专业音乐家,谁更懂音乐?

  懂不懂音乐,其实只能相对而言。对于初涉古典领域的爱乐者来说,熟知“贝五”“贝九”和“柴六”的普通乐迷也能算得方家里手;但对于资深行家,这顶多只算“万里长征第一步”。就是在行家中,也有类型和水平的差别。当然,人们的音乐趣味和癖好千变万化,我们有时很难在其中做出比较和判断。但懂音乐既然可以是个无限进步的过程,我们就可能找到某些原则和准绳。

  其实,“懂不懂音乐”这问话中的第一个含义就是,你懂得、知道或更简单明了——听过多少音乐?虽然很难保证音乐听得越多就越懂音乐,但听得少就很难真正懂音乐,这却是可以肯定的。正如名副其实的美食家一定是一位尝遍各种美味佳肴的专家,懂音乐的行家也准保是个古今名曲烂熟于胸的好手。既然烂熟于胸,可见听音乐光听过并不算数,更重要的是应记得。不仅记得乐曲的作者、名称、编号、创作年代等,而且更能记住音乐的“模样”——如主题、节奏轮廓、音响特质、心理感觉等等。后者的信息专属音乐内的事,能记得多少,记住什么,人和人的差别可就大了。有一些也算是搞音乐这行的,或会唱,或会奏,当然也识谱,可是脑子里音乐没储存多少,别说是冷僻作品,就连普通的“大路货”或稍稍超出自己狭窄专业的曲目也懵然无知。倒是有不少热心乐迷,自叹苦于短缺音乐专业知识,但他们的谈吐中所显露出的对作品及作品演释的熟悉,简直会吓你一跳。到底谁更懂音乐?究竟何谓懂音乐?这问题看来确实值得一问。

  乐迷在对音乐的挚爱程度上不见得输给专业音乐家,因而没有理由认为业余爱好者懂音乐一定逊于音乐人。但反过来说,从乐者如果真是痴迷音乐的音乐家,而不是仅仅把音乐当职业的音乐匠,他(她)由于各方面的环境优势和条件便利,在懂不懂音乐这件事上与乐迷相比注定会是赢家。肖斯塔科维奇在回忆录里说,他的作曲老师格拉祖诺夫把一生全部都用在了对音乐的思考中。难怪他在上作品分析课时,讲到任何乐曲,从来都是在钢琴上立即弹出,用不着看谱子,因为那些音乐都在他的脑子里;也难怪他在喝得昏昏入睡时,还在喃喃地问别人喜不喜欢贝多芬的“汉马克拉维亚”(Hammerklavier)奏鸣曲(作品106),并嘟囔着坦白自己受不了这个庞然怪兽。这里,我又想到了有关俄罗斯另一位大音乐家的逸闻:有记者问斯特拉文斯基夫人,大师有何业余癖好?斯氏夫人想了一会儿,认真做答道,没有,只有音乐。

  显然,我们不可能达到像格拉祖诺夫那样在音乐中如鱼得水的程度,也很难如斯特拉文斯基那般对音乐全神贯注,但这并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得知,懂音乐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便当事,它需要我们长时间心灵和大脑(或许还有手指)的共同努力和相互照应。我自己曾将此概括为,仅仅感受音乐而不思索音乐会失去音乐的真髓,仅仅思索音乐而不感受音乐便丢掉了音乐的灵魂。所谓感受,当指用最诚挚的心灵去体悟音乐;而思索二字,则意味着用充实的大脑去辨别和了解音乐。想懂音乐吗?二者缺一不可。

  能被音乐打动很重要,但还不够
  如何用心灵去感受音乐,或者说白一点,如何才能喜欢上音乐,我们的理智无法把握,我们的语言也无从说清。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特的感性体验迎接着音乐,而音乐在每个人的感情世界中所激起的回响也音色各异。一句话,音乐对于每个人,可能意味着完全不同的心弦和音。喜欢音乐可以出于截然不同的理由,但音乐是个好东西,只要喜欢就行,别管什么原因。心灵难以把握,但我们还是可以谈谈大脑。曾有人将我们对音乐的了解和认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音乐本体的知识(knowledge of music),另一类是关于音乐的知识(knowledge about music)。在我看来,所谓懂音乐,就是不断在你的头脑中增加对这两类知识的储备。而这样做的前提是,首先,你得真正喜欢音乐,否则,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而现在“时间就是金钱”,还不如去做点别的;其次,最好识点谱,会件什么乐器,以便能从“里面”看看音乐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所谓音乐本体的知识,是指那类只能通过音乐本身、无法通过其他媒介掌握的资源储备。小至调性、音阶,大至风格规范、思维体系,这其中的百般花样实在也够你忙一辈子的。说到这儿,普通乐迷朋友恐怕会有点气馁。且慢。确实很少有人愿意并能够弄明白高深的数学演算或精妙的逻辑问题。然而音乐毕竟是音乐,作为一种最感官化的艺术,它能够绕开我们的理智,直刺我们的神经和心灵。这时,你的大脑并不一定能对音乐的种种进行和变化做出理智的分辨和鉴别,但你的全部身心却能够对音乐的这些进行和变化做出反应。因此,懂不懂音乐并不看你能在谱子上认出哪儿是第一主题或哪儿是属七和弦,而是看你能不能对实际的音乐产生敏锐、恰当、强烈而又细腻的心理感应。这也就是为什么业余乐迷不谙乐谱、不会乐器也能闯进音乐大门的原因。如果你真的有心并经常听音乐,音乐的许多语法惯例和词汇组合便会自动潜入你的脑海,久而久之,你会形成某种无法言传的反应机制,一旦音乐响起,你会很自觉地领会这音乐的内涵,你会觉得“听懂”了音乐。由此可见,有关音乐本体的知识掌握其实主要就是指对音乐语言的心领神会。贝多芬“命运”第一乐章走到四分之三处时,你可能会觉得音乐经过艰险的跋涉似乎重回故土,但乐队的咆哮和随后双簧管的尖声哭泣却又让你感到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重复,而是一次高度戏剧化的转型。其实你已经听懂了这里的音乐,虽然你可能并不知道这儿是一个被称作“奏鸣曲式再现部”的部位。

  因此,我们也常听到“音乐何须懂”的言论——音乐无关概念和图像(尤其是仅用器乐演奏的所谓“纯音乐”),因而听音乐只要情绪上有所感动,心绪上有所触动,足矣。此话不假,但音乐之所以属于“文化”和“艺术”,正因在声响和音符背后,还隐藏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和精妙的艺术内涵。而要弄懂这些复杂的信息和内涵,仅仅依靠“感性”和“感受”却是远远不够的。

  喜欢音乐+知道音乐=懂音乐

  还是上面《命运》的例子,如果你确实知道这里是再现部的开始,而且听出贝多芬在此用独具匠心的手法对原有的音乐材料进行了全面的改写和重新解释,你对“贝五”就懂得更深了一层。理性的认识或习得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心领神会,而不是相反。懂音乐的程度之所以有深有浅,关键就在这里。有些极端论者非常相信“心灵”的力量,他们想当然地认为音乐只对“心灵”说话,理智的参与会破坏音乐感受的鲜活生动。实际上,特别是对于某些大型、复杂的音乐作品,如果不知道音乐的惯例和表达规范,你就会掉入音响的汪洋大海中晕头转向。比如说,如果不熟悉奏鸣曲式对主题辩证发展的要求,你便无从了解交响曲的力量和雄浑来自何处;如果你不知道协奏曲中独奏和乐队的关系,你就无法理解为何肖邦的钢琴协奏曲虽然中听,但却算不得协奏曲中的上品。绝对的心灵派否认音乐中的智力维度的存在。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做不仅歪曲了音乐的根本性质,而且剥夺了人们进一步理解音乐的机会。懂音乐,确实需要良好的直觉。但仅仅依仗直觉而没有理性的帮助,对音乐的理解就会停滞不前。上文已谈了很多,实际接触音乐乃至从事音乐(西人俗称making music)是绝对必要的,因为这能使我们从内部体验音乐,而这种经验是任何其他东西都不能替代的。但同时也不要忘了,应时常换个角度,从外部环境和背景氛围的大视角反观音乐。从这里所得到的,即是所谓的“关于音乐的知识”。这类知识不同于“音乐本体知识”,它更多涉及的是音乐之外却与音乐息息相关的历史脉络与文化上下文。不要小看这些音乐之外的知识,因为它能使我们“听”到远远超过音乐本身的丰富泛音。正如一位眼光敏锐的侦探能从细微的蛛丝马迹中探寻到复杂案情的神秘踪迹,一位经验老到的智者能从音乐中听到多少旁人难以察觉的历史回声和前人心灵的踪影?!
  
 ↑↑↑点击上方图片可以直达
 
       关键词: 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网   CSMES  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投资  音乐投资   中音联投资    才艺擂台赛  音乐培训   钢琴    中音联新文旅一带一路艺术小镇  C.CMU艺术小镇   中音联邮箱csmes@126.com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